
全自动水消毒设备/次氯酸钠发生器与其他消毒设备的不同
一、次氯酸钠消毒原理分析
次氯酸钠液体投入水中,瞬时水解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因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不带电荷,能迅速扩散到带负电的菌(病毒)体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次氯酸氧化性破坏了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酶系统;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NaClO+H2O=HC1O+NaOH
二、次氯酸钠特性(NaClO)
10%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液体:淡黄色,有少量刺激性气味,清澈透明,易溶于水,比重为1.18,pH=12,呈现强碱性;稳定性差于氯,见光要分解,随着次氯酸钠液温度升高,浓度会慢慢降低,影响有效氯成分,不易曝晒和久藏,要贮藏在密闭容器中。次氯酸钠是强氧化性,和氯氧化性相同,与人体皮肤接触有轻微腐蚀性,可用清水冲洗。而氯泄漏能刺激人的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引起中毒症状,对植物有危害作用。
全自动水消毒设备/次氯酸钠发生器与其他消毒设备的不同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和饮用水的消毒也受到了重视,以往都用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消毒,但往往会有氯酸盐超标的情况发生,人们会认为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威胁,为了改变这一缺点,潍坊和创的生产出了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原料使用电解食盐产生出成品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安全又健康。
本系列适用于市政污水、中水、医院污水等对处理后水中消毒副产物要求不高的消毒处理。也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油田回注水等领域的杀菌消毒灭藻;以及工业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印染废水的破氰、除酚、脱色处理、二次供水、游泳池水等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循环水中细菌及藻类的处理,当次氯酸钠投入循环水中后可穿透细胞壁杀死细茵及藻类,使藻类死亡从波型板及池壁脱落形成淤泥沉入池地,从而改善现有冷却塔热交换效果,在加药间断期间水中残留次氯酸钠对细茵及藻类生成有掏作用,从而减缓藻类形成速度。综上所述循环水中投加次氯酸钠可解决水厂循环水中藻类滋生现象,提高冷却塔热交换效果。
全自动水消毒设备/次氯酸钠发生器与其他消毒设备的不同
次氯酸钠加注量
本水厂采用氯氨消毒法,以滤前加氯为主。当原水氨氮浓度低于0.5mg/L时,通过滤前加氨将氨氮浓度补至0.5~0.6mg/L。由耗氯实验测得,上游原水的耗氯量在夏季时为0.8~1.0mg/L,冬季由于水中溶解氧浓度上升而降至0.5mg/L左右。
根据氯氨消毒的原理,采用烧杯搅拌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加氯量,并考察氯的预氧化及助凝作用。试验中以有效氯含量为l0%的NaC10做加氯试验,混凝剂为10%硫酸铝。
1、夏秋季加注量
夏秋季原水氨氮浓度较低,需要通过加氨来提高氨氮浓度,因此水中氨氮浓度能够稳定在0.5~0.6mg/L。当加氯量在3.5~4.0mg/L,即氯氨比在3.7~4.5范围内时,沉后水余氯可控制在1.5~2.0 mg/L之间,满足水厂的余氯要求。
2、冬季加注量
冬季原水氨氮浓度较高,l2月至2月的月平均氨氮浓度可达到1.0mg/L以上。试验中考察了较高氨氮浓度下的氯消毒效果,当加氯量在4.0~4.5mg/L时,沉后水余氯可控制在2.5 mg/L左右,此时的氯氨比约为2.0~2.5。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