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次氯酸钠发生器操作规范/饮水次氯酸钠发生器
氯消毒法的*性在于简便、费用低,能杀死许多细菌、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为防止霍乱和伤寒的流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然而,氯属高危剧毒物,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人类对水致传染病和化学物质毒理学认识的深化,氯消毒法愈来愈显得不能适应给水质量的要求。次氯酸钠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强力杀菌剂、高效氧化剂和优良漂白剂,在国内各界得到广泛应用。与现有其它消毒剂相比较,次氯酸钠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消毒效果,并且安全、无毒,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用途十分广泛,是国内氯系消毒剂中理想的、制取方便且安全方便的高效消毒产品。对消毒剂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到杀生能力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对水处理常用的四种消毒剂即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氯胺、臭氧而言,从杀菌能力看,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氯>氯胺;从稳定性看,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臭氧。由此可以看出,次氯酸钠是一种消毒效果优良而且较稳定的消毒剂,它不但可用于各种水体消毒处理,还可用于其它卫生消毒。
水厂次氯酸钠发生器操作规范/饮水次氯酸钠发生器
次氯酸钠消毒剂理化性质,分析其中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次氯酸钠消毒剂溶液中有效氯含量视不同产品和出厂不同时间波动在36.4~115.8g/L之间,游离碱含量有超标现象,铁、铅、砷含量基本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合格率为92%,游离碱含量超标率为25%;金属离子均未超标.次氯酸钠有效氯与游离碱含量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但次氯酸钠溶液pH值和游离碱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次氯酸钠消毒液在室温下自然存放9个月后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15.5%~48.5%,但游离碱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市售次氯酸钠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存在不合格现象,游离碱含量超标明显,但有害金属离子均不超标
水厂次氯酸钠发生器操作规范/饮水次氯酸钠发生器
注意事项:
1、 检查各单元管路是否有渗漏;
2、 在溶盐箱内加满盐,要求使用精制工业盐一级或食盐;
3、 打开自来水进水总阀;
4、 打开自来水进水阀;
5、 整流柜控制开关拨至“开”,启动整流器,将电流逐步调节至整流电流上限,(整流电流上限参考自动操作的上限值)
6、 初次使用:调整溶盐水流量、稀释水流量和冷却水流量,(流量大小参考自动操作的流量)
7、 停机时,将整流电流、电压归零,关闭整流电源,控制柜电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