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用户登录

一键登录,掌握最新资讯

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资讯首页 > 电工电气

互感器行业市场:中国亚太市场*

2022年08月09日 14:13:5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周小松      阅读量:63评论

分享:

导读:电力需求增加、替代能源发展迅速、技术改革、老化的基础设施翻新以及不断增长的智能电网和能源系统投资是促进互感器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电力需求增加、替代能源发展迅速、技术改革、老化的基础设施翻新以及不断增长的智能电网和能源系统投资是促进互感器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预计2014年至2035年间,配电领域投资额达242亿美元,新增配电线路2420万公里,同时还将增加投资31700亿美元用于改造旧电网配电基础设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互感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互感器市场规模约为76.4亿美元,结合互感器行业发展情况测算,2020年,互感器市场规模约为83.2亿美元。
图表1:2016-2020年互感器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
  亚太地区发展迅速
 
  从区域市场来看,互感器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新兴市场不断加大输配电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亚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大的互感器区域市场。
 
  互感器行业发展路径分析,电力消费增长,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举措以及老化电厂的更新换代等因素都将推动该地区的互感器市场需求增长,基于此,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增长快的互感器市场。
图表2:互感器市场区域竞争格局(单位:%)
  智能电网建设催生新的增长点
 
  当前看来,在绿色节能意识的驱动下,被称为“电网2.0”的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以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智能电网通过*的传感和测量技术、*的设备技术、*的控制方法以及*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可以这样说,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对将推动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智能电网作为应对地球温暖化对策之一,世界各国均充满期待。智能电网的构建,将使传统电力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商机。
 
  根据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统计数据显示,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在2018年约为238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23年将达到613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间智能电网的投资热潮将不会退却,2025年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约为895亿美元。报告认为,促进智能电网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和法定任务的支持、智能电网可靠性的提高以及老化电网基础设施现代化等。
图表3:2018-2025年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单位:亿美元)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持续深入,互感器市场也将保持稳定发展,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未来几年互感器市场将保持4.3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到2026年,互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
图表4:2021-2026年互感器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电力资源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社会对电能测量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将带动包括互感器在内的相关产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作为大的电工仪器仪表的生产基地,未来其制造基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随着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高精度、高性能、长寿命的产品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进一步带动互感器市场迅速增长。
图表5:互感器市场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感器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原标题:2020年互感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亚太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