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井下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报警后的处置措施

2023年01月26日 10:12:36      来源: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826

分享:

一、井下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初判及应急处理

当井下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报警时,调度室值班人员要时间做好记录,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撤离前必须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

调度室值班人员要立即组织分析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原因:

1、如果因掘进迎头放炮产生大量炮烟导致风流中一氧化碳超标,调度员要及时观测一氧化碳传感器数据的变化速度和持续时间,待一氧化碳浓度降至安全浓度值以下时,方可通知现场人员恢复生产工作;

2、如果因传感器出现故障,则必须及时安排维修,待传感器恢复正常后,再根据一氧化碳浓度值是否超限确定是否恢复生产;

3、如果因井下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一氧化碳浓度超限,则必须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4、如果因煤层自燃造成一氧化碳浓度超限,则按照煤层自燃发火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二、确认属煤层自燃或火灾事故造成一氧化碳浓度超限的处理程序

(一)煤层自燃发火应急处置程序

1、调度室值班员要立即通知可能受灾害影响范围内作业人员撤到全风压进风大巷新鲜风流中。

通知矿值班、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单位主要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并根据自燃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通知煤矿救护队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2、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根据现场煤层自燃具体位置、自燃发火程度及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3、现场处置方法

(1)根据现场煤层自燃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自燃范围扩大,查找漏风通道,利用气体分析、钻孔等手段确定火源位置;

(2)发现征兆并确定火源位置后,要及时布置束管监测点、气体和温度测点,分析发火地点的气体成份和温度变化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灭火措施;

(3)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高温点,直至消除隐患;

(4)对发火点采取均压措施,防止向发火点供氧;

(5)安排专人检查现场瓦斯情况,根据瓦斯检测情况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

(6)当其他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二)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调度室值班员要立即通知可能受灾害影响范围内作业人员撤到全风压进风大巷新鲜风流中。

通知矿值班、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单位主要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同时通知煤矿救护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2、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根据现场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置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需要调整通风系统时,由通防科负责制定方案。

三、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救护人员按照规定时间赶到矿调度室。

(2)简单了解事故发生地点、范围等现场情况。

(3)组织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四、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1、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先救人,后救灾。

2、若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不能在24h内处理完毕,则必须在24h内对灾区进行封闭。

3、独头巷道发生一氧化碳气体超,由调度总指挥决定是否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

五、结语说明

实时、准确地测出井下CO气体的浓度,对保障煤矿工业安全生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时监测矿井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还是早期预防井下火灾的有效办法。另外,井下气体除了主要毒性气体一氧化碳,还有以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为监测目标气体,然而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多种气体在线监测技术是煤矿井下危险气体监测的主要方法。从安全、健康的角度讲,井下的环境监测还应该包括氧气浓度,未来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将在煤矿产业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监测甲烷、一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浓度,郑州炜盛科技有多款甲烷CH4、一氧化碳CO、氧气传感器可供使用,欢迎有需要的朋友前来咨询采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