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是为植物生长所设计的设备,其目的是保持环境的一致性,使植物在适当的环境下得以生存。透过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或日照长度等生长因子,可借此调控植物的生理周期,进而影响收获的品质与收成时间。温室的设计因地区而异,例如:在低纬度热带地区中,温室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或遮蔽多余的光照,避免植物体内的水分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下过度蒸发;而在温带或纬度较高的地区,农民们常在温室中加入额外的人工光源,以此避免因昼夜因季节性的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周期(photoperiod)。由此可知,位在高纬地区的国家,农民时常面临到光照过长或不足的情况,这时温室中的人工补光(supplemental lighting)设备就极为重要。
传统的温室补光设备多以高强度气体放电(high-intensity discharge,简称HID)的高压钠(high-pressure sodium,简称HPS)灯具为主。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以及可提供稳定的特定波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日常灯具的主流,加上LED的制程已日臻完善,因此越来越多以LED做为光源,对植物进行生理方面的实验。加拿大贵湖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研究团队针对LED做为用温室补光设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
研究团队以传统HPS与LED两种不同光源做为温室的补光设备,对三种非洲菊切花(Gerbera jamesonii,cut gerbera)的栽培种进行相同光源范围的补光处理,并观察三个栽培种在不同光源处理下生长的情况。研究发现,不论是以HPS或是LED进行补光,三个栽培种的植株皆无存在显著性状上的差异,收成的植株均符合采收及贩售的标准。
虽然部分数据显示,LED补光的非洲菊切花较传统HPS补光的非洲菊切花的品质稍佳,然而以LED补光是否在经济方面具有优势仍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议题。贵湖大学的研究团队未来将会计算设备建置的成本及所生产所需消耗电力,在考量不同生产环境所需的成本后,算出LED对于园艺产业的经济效益,并为光周期敏感的长日照园艺作物提供的经营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