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江苏中能讲述智能差压变送器的应用

2023年08月16日 09:05:03      来源:江苏中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4

分享:

江苏中能讲述智能差压变送器的应用
  
  以下关于智能变送器的实际应用例子、发挥其各种特点,解决过程控制测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上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智能变送器,内在功能将特性不尽

相同,故文中所举的个别例子不一定具有普通性。
  
  1.实际验证原始设计差压
  
  某厂铜碱洗工段再生岗位,有一差压式流量计用于空气流量的测量。空气用于废铜液再生后铜比的调节。这套流量计的设计差压值为10KPa,但一直无法正常运行。

现场操作人员只能凭借经验来判断、控制空气流量,给工艺操作伴来随意性、盲目性;这时,过多的空气量会使系统中的氧含量升高而威胁系统安全。考虑到该空气流量小,

工艺管道小,及原始设计中相应的艺参数存在偏差、从而使得理论验证原设计差压值变得意义不大。
  
  在应用智能差压变送器后,利用智能差压变送器具有显示输入差压值的功能。单位可以从规定的系列中选取,实际验证设计差压值变得非常方便,在岗位人员的配合下,

实际测量了该流量计的工作差压值与差压值。出乎意料的是,差压值竟达100KPa,是原设计值的10倍,无怪乎原差压式流量计不能正常运行。按此差压值,用智能

终端修改变送器的测量上限值、实现了空气流量的自动测量,解决了历未能解决、困扰已久的难题。
  
  在差压式流量计应用中,尤其在小流量、小管道的测量中,可能存在工艺参数个详或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等系列问题。

引起原始设汁差压值的严重误差,导致整套流量计异常。此时,引用智能差压变送器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用它直接实际测量节流件前后的压差,

据此修正原始设计值,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2.简化系统组成环节
  
  智能差压变送器只须通过简单的设定而获得与

输入差压信号平方根关系的输出信号,因而可免于使用差压式流量计

的开方环节,简化了测量、控制系统的构成。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开方后小信号

切除又具有独到之处。有两种小信号切除方式:其一,与普通开方器样,在输出信号小于切除点时进行切除。

其二是在输出信号小于切除点时,输出信号与输入差压信号成线性关系。两种切除方式的切除点在0%-20%之间连续可调。线性切除方式

在测量下限流量时,有益于现场的操作。
  
  3.减少仪表备品数量
  
  中氮企业,氨合成塔主线进口氢、氟混合气流量的测量有大流量测量和小流量测量之说。

大流量用于合成塔正常生产时,小流量用于合成塔触媒更新后升温还原阶段。用常规差压变送器来实现时。

在升温还原阶段,需装上小量程差压变送器(本厂实际差压值为KPa,进行电炉升温时安全气量(即小流量)的测量控制;

在升温还原阶段结束后,合成塔投入正常生产时,又需重新换装成大量程差压变送器(实际差压值为254KPa)。通常常规差压变送器不具备如此大的量程比。

为满生产需要,该流量的测量实际上配备了两台差压变送器。
  
  利用智能差压变送器量程比大,且有自设定、自校验能力。

用其进行主线流量测量,仅需通过智能终端在控制室内进行小量程差压值和大量程差压值的修改、

完成同样的目的。避免了常规差压变送器的拆装校验,降低仪表工维护量,减少备品表数量。常规差压变送器的量程比郁不大,

像熟悉的1151差压变送器。量程比为61,而智能变送器的量程比至少可以达到301。一般可达501。显而易见,如果用智能变送器作为常规4-20mA输出变送器的备品,

可大大减少备品仪表的规格和数量。
  
  4.便于各种参数的现场显示
  
  仪表进行简单的设定,就可以使智能变送器内藏LCD模块显示各种不同的数据。

如压力受送器,可使LCD直接显示输入压力及相应单位,差压变送器,可使LCD指示单位自定的流量工程值等。

在某些场合可以省略现场一次指示仪表,如压力表、转子流量计等而不影响现场的监视与操作。LCD显示模块具有强制自诊断显示功能,

一旦被测参数超出量程或变送器本身故障,LCD将显示出错代码来替代原设定参数的显示,利于及时排除故障。

如果通过智能终端,可以从变送器中读出更多的过程信息。


  推荐产品:K型热电偶,S型热电偶,热电阻,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节流装置,双金属温度计,数显表、压力变送器,变送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