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8日 10:06:50 来源:浙江弘安传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6
人本股份董事长 张童生
一、引言
轴承是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它不仅集成了材料学、机械学、摩擦学等理论科学,更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解析、试验以及高精密制造等技术,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水平,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重大装备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关键部件——轴承,尤其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装备的轴承,无法满足自主配套的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阐述了突破轴承技术瓶颈、助力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的重大意义,针对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及其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二、实现重大装备轴承自主可控的重大意义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重任。建立完整、强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实现重大装备及其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由于“三基”产业发展的滞后,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不得不高价进口轴承等关键零部件,从而导致装备制造成本大幅提高,不仅压缩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严重制约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整合资源,着力突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轴承是机械行业的“芯片”,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被誉为装备制造的“心脏”部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轴承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年产值位居三位,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我国在轴承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导致轴承发展速度跟不上主机的发展速度。例如,我国已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配套的轴承还全部依赖进口;盾构机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轴承也存在很大差距,航空航天特种轴承更是重大国防设备的制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轴承也难于满足主机的要求。
轴承的研发与产业化涉及材料、润滑、制造、设计、专用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我们急需在产业发展政策、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重点布局,组织多方面力量共同攻关、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我国轴承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解决重大装备轴承发展滞后的问题。
从产业链竞争格局看,我国重大装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多数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随着制造业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各种不确定性政治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国外供应商采取限制供应等措施,严重制约了我国重大装备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安全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重大风险。突破轴承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助力我国重大装备及其关键部件实现自主可控,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是中国轴承企业时不我待的职责。
三、实现重大装备轴承自主可控的发展路径
我国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卡脖子”的滋味。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轴承作为重大装备的关键部件,急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就其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面对重大装备轴承存在的瓶颈难题,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平台化?新相结合,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贯通主机、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创新产业链,组建轴承及其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联盟,走出一条“协同合作、共享共赢”的创新之路。
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联合轴承行业的企业和上下游骨干企业,明确重大装备轴承的应用要求,联合开展轴承及其零部件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支持和鼓励装备企业采用国产轴承,促进我国轴承及其核?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成长。
2.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
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下,各种所有制经济享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和领域对民营轴承企业仍存在着“隐性壁垒”和难于逾越的“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