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球面瓦的常见振动类型

2023年08月20日 08:47:31      来源:浙江弘安传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8

分享:

来源:我们电厂人公众号(ID:turbine_technology)

作者:王福谭 於长江

滑动轴承按其作用可分为:支持轴承、推力轴承和支持推力联合轴承;按轴瓦与瓦座(或瓦枕)的接触型式可分为:柱面轴承和球面轴承。不同型式的轴承对轴瓦与瓦座(或瓦枕)的配合尺寸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球面瓦与瓦座(或瓦枕)为间隙配合,根据不同的载荷情况和工作环境,通常为0~0.05mm;而柱面瓦与瓦座(或瓦枕)通常为过盈配合,一般为0~0.05mm,有的Z大要求为0.15mm。本文仅对球面瓦与瓦座(或瓦枕)在不同配合尺寸下产生的振动类型进行分析。

一、球面瓦与瓦座(或瓦枕)有较大过盈时的振动类型

,球面瓦具有自位功能,能够自动调整轴瓦中心线的角度,使轴瓦钨金面与轴颈始终保持轴向接触良好,确保轴承的承力中心不变。当球面瓦与瓦座(或瓦枕)之间有较大的过盈量时,瓦盖或瓦枕将死死地压住轴瓦,使其失去自位功能,这时通常产生大的轴向振动。振动机理如下:

轴承组装时转子的挠度值与旋转状态下转子的挠度值是不同的,并且旋转状态下转子的挠度值是周期性变化的。为了表述方便,以下使用轴颈扬度来代表转子挠度。如图1(a) 所示,轴承组装时,轴颈与轴瓦的钨金面接触良好,轴颈与轴瓦中心线的扬度均为Y0,此时,轴颈的承力中心与轴承座B侧端面的距离为X0。当转子旋转时,轴颈的Z大扬度为Y1,此时,轴颈的承力中心与轴承座B侧端面的距离为X1,如图1(b)所示。转子转过180°后,轴颈的扬度变为Y2,此时,轴颈的承力中心与轴承座B侧端面的距离为X2,如图1(c) 所示。轴承对轴颈的承力中心点将随转速周期性地沿轴向移动。由于轴承座和基础组成的支承系统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轴承承力中心点周期性变化的作用下,轴承座将沿某一底边发生周期性的轴向振动。即使轴承座固定螺栓很紧,这种现象也难以避免。

图1 轴颈承力中心变化引起的轴向振动

由于球面瓦紧力过大而引起轴承座轴向振动大的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在黄台电厂比较典型的一次发生在#8汽轮机的#4轴承上。黄台电厂#8机是东方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亚临界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300MW机组,该机组于2001年12月进行了通流部分改造,改造后的#1、2轴承为可倾瓦,#3、4轴承(低压缸轴承)为椭圆球面瓦。2003年中修后开机时,因#4轴承轴向振动大而未一次启动成功。查阅检修记录,发现高、低压转子对轮中心与低转子对轮中心均在厂家要求的范围以内;#3瓦球面与瓦枕的配合为间隙0.04mm,#4瓦球面与瓦枕的配合为0。停机后对#4瓦球面与洼窝的配合尺寸进行了复测,发现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3mm。测量误差的原因是:错把加在瓦枕结合面两侧用来进行辅助测量的钢皮垫的厚度0.47mm当成了0.50mm。通过在压铁结合面两侧加钢皮垫,将球面与瓦枕的配合调整为间隙0.045mm。我们认为,对于汽轮机低压转子轴承这样的重载轴承而言,间隙应该调整到标准0~0.05mm的上限,这样更有利于其自位功能的实现。间隙调整前后#3、4瓦的振动数值见表1。

表1 处理前后#3、4瓦振幅表   单位:mm

二、球面瓦与瓦座(或瓦枕)有较大间隙时的振动类型

当球面瓦与洼窝有较大间隙时,由于轴瓦失去瓦座(或瓦枕)对其压紧力,常常会对不平衡力等各种激振力产生放大作用,这时,一般发生大的垂直振动。这种现象曾多次发生在承受轻载负荷的100MW、50MW或25MW发电机的后轴承上。该种振动机理很简单,这里不再详细论述。

若球面瓦的外径小于瓦座(或瓦枕)内径,如图2所示,此时,还可能引起大的水平振动。其振动机理如下:

由于球面瓦的外径小于瓦座(或瓦枕)内径,所以瓦与瓦座(或瓦枕)只有底部接触。然而,由于垂直方向上还有向下的转子的重力作用,因此,垂直方向对较小的激振力并不敏感;而水平方向上则几乎不受限制,变得极不稳定。

图2 球面瓦外径小于洼窝内径简图

2002年,黄台电厂#6机#1轴承就发生过因球面间隙过大而引起轴承水平晃动大的现象。该厂#6机为北京重型电机厂设计制造的100MW双缸双排汽凝汽式机组。2002年由哈尔滨汽轮机厂进行了通流及供热改造。该机#1轴承为支持推力联合轴承,轴瓦与瓦枕为球面配合,瓦枕与瓦座为柱面配合。改造后次冲转时,当转速升至1200转/分时,整个前轴承箱发生强烈的水平?动,Z大振幅0.10mm,打闸停机。后来经过充分暖机等措施勉强定速,但#1~3瓦振动均超标,遂停机解体#1~4瓦进行检查。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