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08:40:29 来源:浙江弘安传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7
王盛凯1,万亮2,高先梨1
(1.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2.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
01 背景介绍
某公司某生产线回转窑二档托轮7#轴瓦发热导致被迫减产,通过调整工艺操作,并采取开外排循环水、风扇吹风、淋冷润滑油等一系列降温措施后,设备恢复正常生产。为检查该托轮轴瓦是否在发热过程中产生损伤,利用错峰生产时间,邀请了托轮检修外包队伍对其进行检查,并对轴瓦进行了刮研处理。但开窑后托轮轴瓦又出现了高温发热现象,导致回转窑无法提至正常转速,且托轮轴瓦因温度过高(Z高达90℃左右)采取了直接淋水的紧急降温措施,对托轮轴瓦损伤较大。此次设备故障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严重影响了熟料的产量和质量。实际生产中,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主要与其润滑状态、承受的载荷情况有关,下文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02 托轮轴瓦发热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润滑状态不良
1.回转窑冷却循环水内杂质过多,导致冷却水管因堵塞使循环水流动不畅,润滑油降温效果不明显;内部循环水管破裂导致渗水漏水,造成润滑油发生乳化,因油质劣化使轴瓦温度升高。
2.托轮轴瓦润滑油失效需换油时未及时换油,导致润滑油粘度降低、油变质乳化等。
3.托轮轴密封不良导致渗油、漏油严重,使油位下降,或出现油勺脱落的情况,润滑不足导致托轮轴瓦温度上升。
4.托轮轴表面粗糙或轴拉丝严重(轴和轴瓦部分区域相当于点接触),不利于油膜的形成。
5.轴与轴瓦发生相对移动,轴跟轴瓦重新研磨,导致发热。
6.瓦口过小或刮研方法不对,在托轮轴和轴瓦之间未形成良好的楔形空间,无法形成有效油膜。
7.托轮轴瓦通过长时间的使用,瓦与轴的接触角度越变越大,同时瓦口与轴之间的接触间隙也越来越小,当其小到一定程度时,润滑油不能顺利地进入轴瓦底部,导致轴瓦出现高温发热现象。
2.2 承受的载荷不正常
1.各档托轮调整不当或窑内径向、环向温差过大等,导致窑实际各档中心标高与标准标高偏差过大,窑体中心线出现弯曲现象,从而使各档受力波动偏大,当超过原有的承载能力后,极易产生轴瓦发热现象。
2.轮带与垫板磨损间隙过大,导致轮带的变形椭圆度超过正常范围,或使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发生改变,造成托轮两端的轴瓦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引起托轮轴瓦高温发热。
3.托轮轴瓦侧面与止推盘间隙过小(正常值一般为3-5mm),造成轴瓦的止推盘与轴肩接触产生摩擦,导致轴瓦发热。
4.窑上下窜动速度过快,当液压挡轮上行的速度过慢且不稳定,而下行的速度过快时,则会在轴向产生向下的推力,此力也可使托轮轴瓦间出现相对挫动和摩擦,使托轮轴瓦端面受力过大,油膜破坏。
5.窑内耐火砖使用导热品种不一、窑皮厚度不均或脱落、喷煤管位置及火焰调整频繁等导致窑筒体外温差变化大,窑筒体的径向温度差过大,当筒体发生变形或外温高对托轮热辐射大时,造成托轮轴瓦高温发热。
6.窑基础下沉或地脚、顶丝松动造成托轮位置变化,受力不均极易造成轴瓦发热。
03 托轮轴瓦发热后的应急处理方案
当托轮轴瓦出现发热迹象时,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应仔细分析原因,并根据轴瓦温升情况采取能迅速降温的有效措施,避免托轮轴和轴瓦烧坏与抱死情况的发生。托轮轴瓦发热后具体应急处理措施步骤参考如下:
(一)检查现场轴瓦温度与中控温度是否一致,确认现场轴瓦温度是否偏高。
(二)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用气管正对发热点进行冷却,并对托轮座架设降温风扇进行降温。
(三)检查托轮轴上的油膜和油勺里的油量,以油勺油量满杯为宜。
(四)检查油盘上的油是否流畅。
(五)检查发热点,若发热点来源于推力盘与托轮瓦端面间隙小而产生摩擦所致,及时检查窑是否处于下限位,如果是此原因就手动开启液压挡轮将窑向上顶。
(六)当温度达到55℃以上,开启外排循环水,同时观察托轮轴上的油膜情况,对出现油膜较差的高温点用小型尖嘴油壶加油。
(七)如若瓦温不高,油温较高(超过55℃),可适当开启压缩空气对托轮油进行冷却,温度下降到55℃以下停止用气。
(八)当发现托轮轴瓦发热超过65℃,且仍有上升趋势时,轴表面温度较高,可先降低窑速,不断加入凉的润滑油,直至托轮轴瓦温度恢复正常。
(九)观察轮带与托轮的接触情况,观察轴端止推盘与轴瓦侧面的接触情况,如若接触异常,且瓦温持续上升时,可以考虑对托轮进行微调(未找出引起托轮轴瓦发热的原因前,不要轻易调动托轮位置)。
04 托?轴瓦发热的主要预防与解决措施
托轮轴瓦发热后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地降低轴瓦温度,使其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瓦温。但如未针对发热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与解决措施,托轮轴瓦发热问题还会反复,甚至采用应急降温处理措施后也不能使瓦温恢复正常状态。因此针对分析的问题原因,还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4.1 润滑状态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