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3日 10:01:00 来源:浙江弘安传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6
某电厂二期工程引进两台产自武汉锅炉厂锅炉,本套锅炉采用ALSTOM-CE公司的技术设计和制造的单炉膛、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平衡通风。
自机组投运以来,相继发生过运行中送风机突停,连锁停止锅炉引风机,导致锅炉灭火等故障;尤其是在动叶调整失控情况下,就会发生自动全开、并且风压、风量的下降,导致非事故性停炉事件的产生,本文主要在找寻送风机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设备概述
本厂采用的送风机是上海鼓风机厂引进德国TLT 技术生产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
每一台锅炉都配送有送风机两台,在动叶片的机理运行上,静止状态和运行状态都采用液压装置改变安装角的方式,整体轴承支承组成叶轮,尤其为了减少表面造成风机振动,在两端的连接处设置膨胀节,形成整体的连接线,在检查时更方便,并促使风叶的旋转方向迎着气流方向呈现顺时针的转动,通过2 台泵构成油系统,形成组合式的润滑供油装置和液压供油装置。
一台为运行,另一台备用。锅炉燃烧所用的空气由送风机送至空气预热器,自下而上经二次风仓流过受热面,吸收受热面蓄热元件的热量,温度升高后进入炉膛两侧的大风箱,作为燃烧用的二次风。
2 送风机故障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1 送风机故障的直接原因及处理
在送风机出现故障的现象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是Z主要的是送风机动叶故障,主要是由于风道阻力的加大,形成管路管网特性曲线,造成曲线上移,其中Z直接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送风机出口装有蒸汽暖风器,而且散热器的片间距离过小,大约在1.5mm,尤其是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春季的时候柳絮比较多,容易进入送风机系统,并集散在送风机的散热表面,形成厚厚的过滤层,造成系统阻力的加剧。
二是大多数送风机均为动叶可抽流风机,送风机轴承箱轴封处和动叶调整用液压头两处漏油比较频繁,形成送风机后面暖热器的散热表面有很多的积油,空气中的一些灰尘就很容易粘贴在油上面,造成风道阻力的增加,影响散热功能的发挥。
三是送风机轴承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形成温度较高,振动比较大的现象,就会造成风机喘振、调节处理不够等一些现象,尤其是在春季时期,加之地区用电负荷比较低,就会造成整体功能的下降。
因此,针对上面的一些事故原因,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其中散热器上面集结柳絮和油渍问题,就要严格监视暖风器的前后差压,准确判断暖风器的污染程度,采取及时的清理措施,并选择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系统全面的暖风器,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增加压降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暖风器表面的各种沉积物质造成的影响。
2.2 送风机动叶失控、瞬时自动全开的原因
在送风机动叶失控、瞬时自动全开的原因探索上,要围绕送风机风道管道网特性掌握、并熟知其与管路本身结构的关联性,其实就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抛物线。
尤其是在暖风器收到油渍等沉积物质堵塞的情况下,送风机风道管网特性曲线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对应的风机状况也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然,如果两风机的流量相等,也就不会出现流量不均匀的现象。
同时,当送风机不在一个稳定的工况点运行时候,譬如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增加或降低锅炉负荷等现象的作用下,送风机的运行模式和工况点也会发生不稳定的表现,尤其是那些风量小的风机就会工作在不稳定的区域,造成平衡状态下的不平衡情况发生。
如果发生“抢风”的现象,这是由于两台送风机工作点相互切换的结果,在这情形下,就会送风机整体的自动调整,形成风量、风压的减少,风机动叶的开度自动增加,形成整体运行状态的不稳定。
尤其是在外界干扰的情形下,这种两台送风机工况点相互切换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造成整体的运行不稳,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将送风机的可调动叶控制换成手动形式,同时适当的关闭另一台未喘振风机的可调动叶,关小喘振风机的动叶,通过协调节引、送风机,更好的实现炉膛负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较少事故的发生。
二是如果送风机并列操作中出现喘振现象,就要立即给予停止,马上关小喘振风机可调动叶,在仔细清查原由后,再行并列程序操作。
三是在送风机风烟系统中的风门、挡板出现误关的时候,对出现的风机喘振现象,就要立刻打开,并调整客调动叶开度,并适当降低炉膛的负荷,通过技术的整体检修,在确保喘振消失、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汇整,进一步查明其中的原因,不要盲目的运行机械,在技术处理和维修仍旧不能正常运行时,应该停止风机的运行,在预防措施的运用上,主要就是避免风机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制定合理的吹风周期,保持畅通的烟道,让并列运行处于均衡的风机负荷之下。
2.3 送风机动叶失控原因分析
目前,由于送风机失控,影响锅炉运行,造成锅炉保护动作的方式共有三种:
一是送风机失控及动叶投自动情况下动叶全开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这时二次风母管风压突然降低,当空预器后二次风母管压力低于0.2kPa时,锅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