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构建梯度培育格局 促进轴承行业优质企业发展

2023年09月01日 09:16:47      来源:浙江弘安传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9

分享: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 刘桥方

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的迫切需求。

我国虽然是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的问题。比如,一些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艺的产业基础能力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需求侧变化,数字化基础技术体系薄弱,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软硬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基础科技存在短板、底层基础能力不足;对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与主导权较弱,从科技到产业的创新内循环机制不畅等等。

此前,、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高度重视优质企业培育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企业。”我国轴承行业应认真贯彻这一精神,在“十四五”,努力形成轴承行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促进优质企业扩群。

一、构建优质企业“金字塔”

为贯彻国家《规划纲要》,国家、、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和国家有关部门就这一问题的多次讲话,提出了形成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的构想。

根据企业发展和产业分工规律,分层推进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到强,初步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企业—产业链企业的梯度培育路径。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概括起来就是“百十万千”,也就是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在指导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各相关行业协会具体实施,截至目前已经遴选出七批共1187家单项企业,四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分布于机械、电子信息、石化、纺织、轻工、有色、建材、钢铁、医药、船舶等行业。初步形成了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二、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产业链企业

产业链企业是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行业十四五规划就此作了安排:“鼓励和支持若干通过大力度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达到企业品牌享誉国际,企业规模、研发能力、产品水平进入国际轴承产业方阵。”我们轴承行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建设若干家产业链企业,比如瓦轴、洛轴、天马、人本等企业。

三、创建一批“制造业单项”企业和产品

自2016年发布 《制造业单项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七批次共认定了单项1187家企业。

制造业单项企业是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单项产品位居列的企业。他们是创新动能的活力主体、补链强链的中坚力量、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为实现我国关键技术和产品进口替代、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坚强力量。

我国培育制造业单项的目的,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突破关键重点领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培育发展单项企业,有利于引导企业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长期专注于企业擅长的领域,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有利于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突破,提升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