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管道支吊架荷载如何计算?管道支吊架安装间距是多少?

2025年04月09日 10:13:33      来源:江西鑫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

分享:

管道支吊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是怎么计算的呢?荷载是使支吊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他因素。因此计算支吊架的荷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去计算呢?荷载的作用方向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因此也分为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支吊架所承受的荷载必须是符合标准的,否则负荷易发生问题。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管道支吊架荷载垂直荷载计算

管道支吊架荷载垂直是垂直方向所受到的作用力,可分为基本垂直荷载和可变垂直荷载。

1、管道支吊架荷载基本垂直荷载是管道支吊架所承受的管道重力、介质重力、保温层等附件的重力等性荷载。

2、管道支吊架荷载可变垂直荷载是管道所承受的活荷载、沉积物重力和发生地震时所应该承受的特殊变化的荷载。

管道支吊架基本垂直荷载计算

可先将复杂的管道支架体系近似的看作简支梁,根据受力分析,管架B所承受的基本垂直荷载为GB=(GL1+ GL1)/2 因管道支吊架在一个工程里数量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计算,为此我们只需考虑同类型支架的最不利受力状况即可,根据管道支吊架的允许跨度来计算最不利支架,此时就只需计算长度为允许跨度L的管道、介质、保温层的重力GB即可。其重力方向的计算荷载为G=αGB (α=1.2~1.4)

管道支吊架荷载水平荷载计算

管道水平方向的荷载是作用在管架上的水平推力,根据支架类型可分为活动管架上的水平推力和固定管架上的水平推力。

1、活动管架水平推力主要来自管道摩擦力,吊杆水平推力可忽略;水平推力即为管道摩擦力f=μG(μ为摩擦系数,G为管道垂直荷载)

2、固定支架的水平推力主要来自补偿器的弹性变形力。采用补偿器补偿的管道,其作用在固定管架上的水平推力为补偿器被压缩或拉伸所产生的反弹力。水平推力=补偿器反弹力T=ηΔL(η为补偿器的弹性模量,ΔL为补偿器发生的变形长度)

采用自然补偿的管道,是利用管道的自然弯曲形状所具有的柔性以补偿管道的热胀和冷缩位移。

固定支架变形管道长度为L,补偿臂管道长为Lb 管道安装温度按t1℃考虑,管道工作温度为t2℃,故钢管材质的管道会在温度变化下缩短ΔL=α×ΔT×L(式中α为钢管的线膨胀系数,ΔT为温差,L为固定支架变形管道长度),所以作用在管道补偿上的推力为T=3ΔLEI/Lb3(E为管道的弹性模量,I为管道的惯性矩)

管道支吊架安装间距

管道支吊架间距设置不规范是安装工程中的一项通病现象,具体表现为管道支吊架安装间距过大,间距不均匀。

管道支吊架间距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影响:

1、支吊架安装间距过大,管道将会局部变形、下沉,影响管道使用安全。

2、支吊架安装间距不均匀,安装观感差。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上对管道支吊架间距的相关规定:

3.3.8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3.3.8的规定。

表3.3.8 钢管管道支架的间距

3.3.9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3.3.9的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表3.3.9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间距


3.3.10 铜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3.3.10的规定。

表3.3.10 铜管管道支架的间距


3.3.11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5m,每层必须安装1个。

②楼层高度大于5m,每层不得少于2个。

③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5.2.8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立管不大于3m。

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5.2.9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5.2.9的规定。

表5.2.9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间距(单位:m)


管道支吊架间距设置不规范的原因:


(1)片面追求省工省料,没有按管道材质、规格大小对照规范要求设置支吊架的间距。


(2)施工随意,没有整体考虑支(吊)架安装观感。


管道支吊架间距设置不规范的防治:


支架安装前应根据管道设计坡度和起点标高,算出中间各点和终点标高,弹好线,按满足规范间距要求和均匀布置原则,定出各支架安装点及标高进行安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