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进入冬季,这些安全知识你必须知道

2025年04月13日 09:50:49      来源:河南捷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

分享:

  随着气温的下降,家庭用电用气的频率也随之增加,由此引发的事故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门面房火灾、天然气泄漏、汽车起火、电频车充电引发火灾等事故更是进入了高发期。

  “消防安全无小事,火灾无情更害人。”

  富捷消防器材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加强群防群治、自防自救意识,高度重视消防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用气,**事故的发生呢?记者采访了门的**人士。

  用电安全知识

  据介绍,不安全用电易造成事故:如触电身亡、电气火灾、电器损坏等。

  如何保证安全用电?1、不要超负荷用电。空调、烤箱等大容量用电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线路。电线不能乱拉乱接、超负荷运行,许多台电器不能功用插座,如多台空调、烤箱等。2、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使用伪劣电器、电线、线槽(管)、开关、插头、插座等。3、不私自或请无资质的装修队及人员铺设电线和接装用电设备。4、对规定使用接地的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要做好接地保护;不要忘记给三眼插座的插座盒安装地线;不要随意将三眼插头改为两眼插头。5、要选用与电线负荷相适应的熔断丝,不要任意加粗熔断丝,严禁用钢丝、铁丝、铝丝代替熔断丝。6、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怎样预防常见用电事故?

  1、不乱拉乱接电线。2、更换熔断丝,拆修电器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3、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炉等电器时,人不要离开。4、发现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5、防止超负荷用电。

  发生电气火灾怎么办?1、立即切断电源。2、用灭火器把火扑灭,电视机、电脑等着火应用毛毯、棉被等物品扑灭火焰。3、无法切断电源时,应用无导电的灭火剂灭火,不要用水和泡沫灭火剂。4、迅速“119”报警。5、如果电器或者插头、插座着火,切勿用手触碰电器及其用具的开关。

  用气安全知识

  据介绍,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泄漏容易引发事故:闪爆事故、煤气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死亡等。

  燃气类火灾的防范

  1.严禁将液化石油气钢瓶存放在住人的房间、办公室和人员稠密的公共场所。严禁液化气钢瓶与其他火源同室布置。

  2.液化石油气钢瓶与单台燃气灶具之间应使用耐油橡胶软管连接,长度应控制在1.2米至2米之间,且不应有接口。

  3.多台燃气灶具、供气距离超过2米时,应采用硬管连接。

  4.液化石油气不得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

  5.气瓶总重量超过100公斤的,应设置独立的气瓶间。

  6.气瓶间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度不应低于2.2米,地面材料应采用不发生火花材料,不得与厨房有连通的门、窗、洞口。且应设通风面积不应小于300平方厘米/平方米的下通风式通风口。

  7.气瓶间应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开关应安装在室外。应配备不少于2具8公斤的干粉灭火器。

  8.燃气管道应明设,位置应远离热源,灶前管与燃气灶具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米,且严禁敷设在灶具正上方。发现燃气泄漏如何处理

  当嗅到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异味时,应做下列处理:1、迅速关掉燃气总阀,打开门窗,加强通风。2、**一切火种,禁止使用一切电气开关。3、到室外打电话给燃气公司维修部。4、气味散尽后方可回屋内。5、切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的方法寻找燃气管的漏气处。

  燃气爆炸事故的处置

  一旦发生燃气爆炸,一般都会伴有燃烧起火、建筑物开裂等次生危险,这时候要做的是:一是克制惊慌情绪,利用现场简易灭火器器材,控制和扑救火灾,在家中可以浸湿被褥、衣物,捂盖灭火;二是要迅速关闭阀门,同时报警;三是在公共场所,现场工作人员要有序疏散被困人群;四是在火势失控情况下,不要贪恋财物,迅速逃生,避免次生灾害。

  发现人燃气中毒怎么办:

  抢救人员应先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用湿布、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不要穿带钉的鞋以防止走动时产生火星而引起爆炸。1、立即打开房间门窗,使新鲜空气入内。2、迅速把中毒人员从有燃气的房间移动到空气新鲜或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中毒人员衣裤、胸衣、腰带等,保持其呼吸畅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