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中美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视频线缆近期造假及选购注意事项

2025年04月09日 09:53:53      来源:杭州景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

分享:

现象一:所有厂家都表示成本上升了,但是从工程商处了解的信息是线缆的价格却能够买到SYV75-5线缆只有1.5---1.9元,此为怪现象一。

现象二:以前客户能够用SYV75-5线缆传输800米,信号还可以看(不过指标肯定不够),但是目前购买的线缆却只能传输700米左右,再长图像上便有干扰纹,同时图像模糊;

现象三:以前的线缆用差一些的焊锡便可以焊接的比较好,现在的线缆非常难焊接,而且很容易虚焊,焊接时间越长,越难焊接。

现象四:以前视频线缆很少有铝箔在内部的,现在很多线缆都有一层铝箔,不知何故;

现象五:100米的线缆只有90米,甚至更厉害的只有85米;

现象六:线缆的内心好像比以前细;

现象七:信号平行距离稍远(300米左右),便会出现图像相互串扰;

现象八:视频线的屏蔽层感觉没有以前的密集,现在感觉比较稀疏。

    上述的问题在近阶段客户反馈以及我到现场察看一些问题的时候遇到的特别多,尤其是虚焊问题,在工程商中出现比例很高,为此购买了一些1.5元的线缆观看,结果发现如下造假的方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屏蔽层编制角度变化:

    按照国家标准不大于45度编制角度,而目前很多线缆当您把线缆外皮剥掉以后会发现,内部的编制角度大概到了75度,这是一种减少材料的好办法,但是结果就是造成线缆的屏蔽特性变差。

2.内心变细:

    按照国标,视频线缆的内心粗度大约为0.7mm,而目前很多已经到了0.6mm,减少了内心的粗度同样使得传输特性发生变化;

3.屏蔽层采用铜包铝方式

    屏蔽层不是铜的,而是在细铝线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铜,这样当焊接时间较长,同时焊锡含有较多铅的时候便会出现虚焊和假焊现象,同时线缆的电阻值也发生较大变化。

4.内心采用铜包钢或者铜包铁,

    这种线缆出现过一段时间,很快消失了,因为采用这种线缆传输超过100米,视频图像便会出现很多白色的条纹,同时图像细节丢失。由于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大家感觉到,所以这种线缆出来很短时间基本就消失了。

    5.添加所谓的铝箔:

    由于线缆的屏蔽层不好,故导致屏蔽效果差,很容易出现信号互相干扰,所以有些厂家会在屏蔽层内部仿造射频电缆,添加一层铝箔,防止大量辐射。

6.塑料用回收塑料:

    有些线缆内部付着特性比较差,如果线缆只有30公分,很容易就把内心从线缆内部抽出来。还有一种塑料更差,倒是内心抽不出来,但是已经将内心和塑料融合在一起了,因为塑料太软了。

 

    还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偷工减料,所以实在的厂家告知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来做,一般成本就要达到2.25元左右,而目前由于工程商希望采购较低价格的线缆,故目前的质量相比较以前则差的很多,接下来我来说一些简单的办法来检查线缆的好坏。

方法一:用打火机烧,如果是铜包铝,很容易就看出来内部的颜色与外面的铜不相同;

方法二:剥开外皮,看屏蔽层的编制角度如果基本上都立起来了,那么问题也就有了;

方法三:用游标卡尺检查内心的粗细

方法四:用一卷线打开来测量长度,或者用秤重的方法大概判断

方法五:将线缆剪掉50公分,然后抽取内心,观察,同时检查内部塑料等状况;

    如果您不幸购买了这种线缆,并出现了问题,以下是几种可以推荐的方案:

1.如果您传输的距离超过800米,用的75-5线缆,结果发现没有图像或者图像在跳动,可以采用我公司研发生产的SD-S350V的产品来延长传输距离;

2.如果您有几根线缆,相互干扰,则可以用我公司的SD-S801VS/R产品,可以只用其中的一根视频电缆便可以传输1-16路图像;

3.如果您遇到了线缆焊接不容易问题,则推荐您购买纯锡,并且用高功率的烙铁进行快速焊接,一定不要慢慢上锡。

4.最后如果您对视频电缆不太放心,也可以采用我们研发的用射频电缆SYWV传输夺路视频信号的设备,这样造价也会比较合算;

    综合来说,线缆造假也是因为工程商利润较低所致,大家希望购买更低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当前市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方案而没有创新,同时技术上不提升的话,则会导致企业后患无穷,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睁大眼睛,认真识别线缆,另外一方面采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这样方能使企业在当前原材料大量上涨、用工成本急剧增加、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没有创意以及扩容成本高这样的战斗中获取优势。

    最后欢迎各位技术人员与我们共同探讨相关技术话题和解决方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美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